發表文章

被當癩痢頭 大老闆洗冤 擊敗乾癬

圖片
     51歲何先生為公司老闆,因工作需求和客戶互動頻繁。罹患乾癬的28年中為此身心俱疲,甚至影響到工作及客戶關係。何先生的乾癬病灶恰好集中在頭皮和指甲等外顯處,因此常被客戶問及; 摘下帽子時,還被誤認是衛生習慣不良、感染癩痢頭,讓客戶敬而遠之。握手時,也常被誤認是灰指甲。何先生起先尋求傳統療法,在口服和外用中藥一年之後,症狀不進反退,轉而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經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洪琡茹醫師評估後,由於患者不定期往返兩岸,無法每週接受兩次以上紫外光照治療; 又因肝功能異常而不適用免疫抑制劑,因此建議接受最新生物製劑治療。結果,治療一個月後頭皮病灶完全消失,四個月後甚至連指甲病灶都大幅改善!雖然何先生療程需自費,但是患者對於治療效果及就診頻率非常滿意,也推薦有類似症狀的病友應及早接受正統治療,以免花了冤枉錢和時間。   究竟乾癬和癩痢頭,甚至脂漏性皮膚炎有何不同呢?     乾癬是一種皮膚發炎性疾病,病灶為界限明顯鮮紅色斑塊伴隨大量脫屑; 癩痢頭(癬)則是皮膚黴菌感染,會造成斷髮,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疾病。洪琡茹醫師強調, 乾癬不同於黴菌疾病、絕對不會傳染。 至於生長在頭皮的脂漏性皮膚炎通常集中在頭頸和臉部,頭部的病灶很少超過髮際線,身體也少有病灶。不像乾癬通常遍佈全身,頭皮病灶常超越髮際線,也常合併指甲變形。 積極就醫,規律回診,預防共病   全台灣罹患乾癬患者大約為20萬人,每年新增3000人,但其中僅有5萬名患者規律就醫。特別提醒乾癬患者,乾癬不只是皮膚上面的疾病,有30%的患者會合併關節腫脹和變形,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明顯升高。務必定期在皮膚科醫師門診追蹤,做良好的疾病控制,杜絕併發症。 治療方法   乾癬的治療依病灶體表面積(Body Surface Area BSA)大小有不同治療方針。一般來說,一個手掌微張的面積即為1 BSA,依BSA大小分為輕度(BSA<5)、中重度(BSA 5-10)、重度乾癬(BSA>10)。輕度乾癬可以使用局部類固醇或維他命D藥膏擦拭,中重度往往需要加上全身紫外光照治療和免疫抑制劑,上述治療無效者及重度乾癬患者則建議使用生物製劑。   在20年前,透過治療乾癬能夠清除病灶75%已是難得可貴,但現代醫學不斷精進,日新月異, 近期的生物製劑已經將治療目標訂在90%甚至100%病灶清除 ,並且兼具安

異位性皮膚炎評估工具

圖片
 

皮膚顧得好 癌症治療沒煩惱

圖片
皮膚顧得好,癌症治療沒煩惱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皮膚科洪琡茹醫師      你是否正在接受癌症治療呢?腫瘤雖然好轉但是皮膚不適卻讓你寢食難安嗎?是否曾經因為癌症治療過程產生皮膚問題,需要減藥甚至中斷治療呢?有哪些皮膚的副作用呢?什麼是 PRIDE (驕傲)症候群呢?   癌症治療方式日新月異,從傳統的化療到現在最火紅的免疫療法,為病患及家屬帶來無限希望。由於皮膚、毛髮、指甲上面有非常多生長因子受體,細胞也處於不斷分裂狀態,使用癌症治療的藥物也往往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皮膚副作用。但各位病友千萬別因為皮膚出現這些副作用就對於癌症治療失去信心喔!相反的,研究統計陸續發現某些皮膚副作用和存活率有正相關,也就是說 有出 現某些 皮膚副作用可能代表藥物特別有效 !因此,如何在 持續使用藥物狀況下減緩皮膚不適 ,是皮膚科醫師最想要告訴你的!   簡單介紹目前常見的兩個藥物 u   標靶藥物 :使用標靶藥物的皮膚反應發生率高達 80-90% ,其中又以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最為常見,其次為酪氨酸酶抑制劑或是血管生長因子抑制劑。 Ø   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 常見藥物有針對肺癌的艾瑞莎、得舒緩、妥復克、泰格莎。特有的皮膚副作用包含 P apulopustular eruption( 丘疹膿皰性發疹 ) 、 P aronychia( 甲溝炎 ) 、 R egular hair change( 毛髮生長週期及型態改變 ) 、 I ching( 皮膚癢 ) 、 D ryness( 皮膚乾燥 ) ,上述副作用的字母縮寫剛好成為 PRIDE (驕傲)。由於研究統計表示病患出現 丘疹膿皰性發疹和增加存活率有正向關 ,因此 看到這樣的副作用不該垂頭喪氣、反而應該驕傲 , 表示你的治療效果好! Ø   酪氨酸酶抑制劑:用於血液腫瘤和腸胃道基質癌的基立克, 使用者有 22% 會出現丘疹性皮膚炎, 60% 左右的人會在眼眶附近發生水腫。所幸大部分的皮膚疹是暫時性且不嚴重,僅需症狀治療。此外,服用基立克後,光敏感性增加,要特別注意防曬 ; 少部分病人皮膚、毛髮會變白或變深。 Ø   血管生長因子抑制劑 :常治療腎臟癌、肝癌,其中舒癌特、蕾沙瓦特別容易在亞洲人引起 手足皮膚反應, 發生率可高達 40% 。病人開始接受治療之後,可能很快在兩週左右,於手足皮膚受壓處出現脫屑、發紅、起水泡,水泡數週癒合後變厚形成類似